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kb体育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科研创新团队
    2022年11月23日 11:15

序号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团队成员 申报领域 研究方向及与申报领域的相关性
1 信息感知融合与智慧服务 黄梦醒 (教授) 王咸鹏(教授)冯文龙(教授)王冠军(副教授)冯思玲   (教授) 毋媛媛(副教授)张雨(副教授) 信息技术 多源信息协同感知与融合及智慧服务
2 5G6G核心技术研究团队 刘大可 (教授) 白勇(教授); 胡祝华(教授);栾干(讲师);陈玮(拟引进) 信息技术 基于目前全球处理器和集成电路融合的领域:专用处理器ASIP(欧洲1979开始研究)或   DSA(美国2017开始研究并获得图灵奖)的核心技术,基于刘大可30年(1991-2021)ASIP研究的基础,基于刘大可2013年以来5G6G最核心的基站基带芯片的研究,建立硬件平台。并拓展成南海远程无中继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项目申报。项目包括14个基带子课题和即将申报的2021省重大项目发标26-2的预研。
3 智能无线通信、测向定位及信息安全团队 束 锋 (教授) 梁小朋(讲师) 信息技术 本团队研究内容为:基于机器学习智能无线通信链路传输理论与关键技术,大大规模MIMO无源测向与定位一体化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理论与技术均为信息与通信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与领域,因此属于信息技术领域
4 智能无人系统团队 张卫东 (教授) 拟引进已面试的:刘罡(副教授);刘咸亮(副教授);宋勇(教授) 信息技术 团队负责人为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理论及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研究。目前团队优势方向为海上智能无人系统。团队成员中宋勇原为山东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无人系统研究,未来从事海上智能无人系统研究;刘咸亮从事模糊控制研究,未来奖围绕无人系统控制开展研究;刘罡长期从事故障诊断和无人艇避障研究。
5 量子人工智能团队 蔡庆宇 (教授) 彭世国(理学院)   ;吴玲娜 (理学院));庾名槐(理学院);吴孟山(理学院);张 屹(理学院) 信息技术 主要研究量子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属于信息技术领域
6 海洋电磁频谱感知团队(培育团队) 张永辉 (教授) 陈真佳(讲师);王立辉(讲师); 唐浩(讲师) 信息技术 针对海上电磁频谱的特性以及海上电磁频谱检测的局限性,本团队重点研究海上分布式电磁频谱检测网络,研究海上电磁频谱感知方法、海上电磁频谱分布预测模型等海上电磁频谱关键技术。对海上电磁频谱资源进行频谱可视化分析处理,研发基于分布式网络的海上电磁频谱检测设备,逐步建立起海上分布式电磁频谱数据库,进一步建立起海上射频信号的传播特性模型;实现海上电磁频谱资源的空间分布预测,提出海上电磁频谱资源的有效管控创新理论和方法,推动海洋资源信息化和“智慧海洋”战略的进程。通过项目研究和持续培养,团队逐步成长为国内在海洋电磁频谱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7 海洋先进装备与信息技术研究团队 (已认定) 任佳 (教授) 杜育宽(教授);邓家先(教授);崔亚妮(副教授);丁洁(副教授)张育(讲师);陈敏(副教授);郝秋实(副教授);甄海生(教授) 海洋科技  团队立足解决海洋交叉领域的数据获取难、信息传输手段单一、数据处理复杂度高的共性问题,开展海洋复杂环境下无人艇、潜航器、浮潜标等海洋观测平台的设计制造,海洋数据通信装备开发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满足多种应用场景需求的海洋智能装备作为试验平台,将团队成果进行集成化应用与示范。团队长期致力智慧海洋领域,通过民参军的方式集中力量突破了海洋通信、海洋环境监测、海上测绘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已成功研制了海面目标搜索无人机、海面监测无人船、浮潜监测平台、岛礁远距离宽带通信系统等先进海洋智能装备,为海南省海洋环境监测、抗雾保运等工作以及国防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撑。
8 传感器网络与信息感知 沈重(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陈霞(讲师),张涛(讲师),陈峰(教授,柔性,省人民医院),张鲲(教授,拟引进,热海院),田川(研究员,柔性拟引进,中科院深海所),潘晶(高工,柔性拟引进,上海钛米) 信息技术  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对具有很陡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冲激脉冲进行直接调制,使信号具有GHz量级的带宽。超宽带技术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技术多年的有关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低截获能力、系统复杂度低、穿透性能高它具等优点。超宽带在早期被用来应用在近距离高速数据传输,近年来在数字诊疗装备领域,沈重团队开始利用其亚纳秒级超窄脉冲特性,模拟海豚类、蝙蝠类生物探测方法,利用其射频RF能力做超宽带生物雷达或者生物体征探测监测装备。在前期研究中,所设计的仿生生物雷达装备的有源定位精度可以达到误差1CM以内,角度角正负0.1度以内;UWB仿生雷达结合磁传感器,实验验证可以感知多类多模态生命体征数据,提高感知精度与速度;UWB雷达结合光电视觉传感器,实验验证可以提供胶囊级无线消化道检查及靶向投药微型机器人。与此同时,团队密切联系企业,正在深圳国产化超宽带TDOA-DSP   SOC芯片,解决基础UWB芯片“卡脖子”问题。